2022年金華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情分析報告
2022年,金華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市供銷社的正確領導下,在市、區兩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幫助下,以“服務三農”為基點,以“促進流通”為職責,以“保障供應”為己任,依照年初工作部署和方針政策,開拓創新思路,推行適宜舉措,完善設施改造,優化結構管理,提升商戶服務。全年交易量、交易額分別同比增長12.4%、16.2%,日均人流量超10000人次、車流量5500余車次。市場供需兩旺,滿足了市民的消費需求,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,市場整體交易勢頭持續向好。
一、蔬菜行業
(一)1~2月環比情況呈穩中上揚走勢
(二)3~5月呈現波動下行態勢
主要原因一是隨著氣象條件的日漸回暖,蔬菜產地轉換遷移,南方應季菜以及露天蔬菜開始增多,蔬菜生長周期大幅縮短,成品率走高,產能加快,本地菜開始加大市場占比,整體上游供應量加大,勢必對下游終端售價產生影響;二是本地疫情防控升級,導致市場人流量有所受限,需求疲軟,疊加供應端充足,在市場供需的自然調控下,價格回歸理性區間;三是春節過后,失去了法定節假日的支撐,產地收購價以及運費開始下跌,季節性會削弱一部分的周期強度,進入一輪淡季行情,因此波動下行成為了該階段的主旋律。
(三)6~9月呈現穩中帶漲態勢
(四)10~12月呈“U”型波動
也有部分蔬菜漲勢驚人,如今年的冬筍迎來了暴漲,12月均價來到了36元/公斤,同比去年上漲了80%,原因是今年持續的干旱天使得地頭的冬筍成品率不高,個頭偏小,品質好的自然水漲船高,另一方面因疫情等客觀因素影響,采摘率低下,讓冬筍一時間成了市場的“黃金菜”。
(五)全年波動較大的節點
(六)全年波動較大品類
二、水產行業
(一)1~2月交易量呈明顯下降趨勢
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年初春節等法定節假日影響,讓市場整體供需出現階段性高潮,一些高檔水海產也幾乎翻了一倍,但也基本到達頂點,上行空間收窄,為接下來回調預留了較大的空間,同時持續的低溫降雨天,讓上游捕撈量有所下降;另一方面恰逢節后季節性淡季,疊加影響下,經營戶紛紛選擇減少進貨量來抑制虧損狀態,因此導致成交量有了一定的下滑。
(二)3~8月交易量呈現低位平穩態勢
主要原因一是因疫情反復壓制,在防控政策的余溫下,終端消費難以短時間內回暖,同時企業歇業、民工回鄉、學校延遲開學、周邊餐飲也有所影響,導致進場人流量受限,整體需求熱度減退;二是該階段氣溫開始攀升,運輸成本上漲,損耗加劇,老百姓進場采購意愿不高,此消彼長的交易環境讓不少經營戶選擇減少進貨量來控制損失;三是此時正處禁漁期間,所以水產價格較高且種類受限,這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體交易量。此時還尚處龍蝦旺季,旺季期間日均30噸/天,較去年同期下降40%,但依然是水產交易市場的“重頭菜”。而到了8月底第一波禁漁期結束,梭子蟹開始逐漸占據水產市場的舞臺,今年因前期持續高溫干旱天影響,梭子蟹產量不及去年,但價格與往年相差不大,工作日期間售價30~80元/公斤,周末期間40~120元/公斤,規格大的要120元/公斤以上,而到了9月下旬,中秋國慶雙節的“加持”,梭子蟹后勁會讓其在餐桌上成了主流的香餑餑。
(三)9~12月呈現高位回落趨勢
一是隨著中秋國慶的來臨,初期交易量迎來了井噴趨勢,季節性淡季正逐步褪去,極大拉升了市場終端熱度。后期節假日結束,整體供需在市場的自然調控下開始回落;二是休漁期開始陸續解禁,淡水魚出塘量也進入了階段性高點,品種豐富,供應充足,市民對海鮮熱情上升,這在初期的成交量上得到了極大的體現,后續因疫情防控依然影響著市場,老百姓進場量受限,這些都導致了今年年底整體交易環境較為低迷。
三、肉類行業
(一)1~3月呈階梯式下滑
主要原因一是年初大量生豬養殖戶集中出欄,上游供應端充足,但因前期豬肉溢價,消費者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,導致終端疲軟,直接壓制了生豬價格的反彈;二是疫情防控的不斷升級也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肉價的上揚,因此豬價一直較低位運行;三是天氣日漸升溫,消費者開始拒絕油膩肉類,疊加供應端充足,供需略顯失衡,此消彼長的局面讓整體生豬價格存在下行壓力。
(二)4~8月呈漲跌互現態勢
主要原因一是本地疫情反復,豬肉供應出現階段性受阻,老百姓因恐慌心理產生了囤貨現象,肉價非正常性走高,各品類增幅最高可達16%,供應端運輸出現障礙受阻等因素疊加導致,但隨著通行證政策的實施,運輸端通道打通,而下游消費端消費結構的改變,熱度依然未見起色,使得肉價又開始快速回落;二是該階段恰逢季節性淡季,氣候轉暖,銷售放緩,肉類傳統旺季已過,處于供過于求的平淡期,但也有勞動節、端午節等法定假日的加持,拉動了一波供需熱度,使得肉價出現短期提振,后期又因毛豬價格上漲出現波動,這些因素也對終端售價產生了不穩定的影響。
(三)9~12月呈穩中帶漲趨勢,年末回調
前期上揚主要原因一是隨著氣溫日漸轉涼,老百姓對肉類的需求開始攀升,整體供需逐漸擺脫淡季行情;二是中秋國慶假期的來臨,極大推動了市場的整體熱度,同時疊加毛豬價格還處于高位,因此也支撐了豬價上漲的基本面;三是目前全國疫情較為穩定,不少酒店飯店開始陸續恢復營業,市場需求開始拉高,另一方面養殖戶開始壓欄惜售,使得供應端較為吃緊,因此大幅掉價的可能性也很小。四是年底養殖場看好第四季度豬價的反彈,縮減出欄量,使市場終端整體供應量有所減少,間接帶動了整體的豬價上漲。12月因全國疫情防控解除,老百姓帶有恐慌心理,出門意愿不高,終端需求量有所下滑,供過于求的局面使得肉價上漲乏力,開始盤旋回調。
四、凍品行業
成交量呈波動上揚態勢。主要原因一是生豬出欄量較去年有所收緊,庫存進一步消耗,市場豬源流通減量,因此政府為了平衡豬價適時投放凍豬肉,通過此方式抑制年初因生豬貨源緊張而導致的生鮮豬價上漲,搶占生鮮豬市場份額,推動了冷凍豬肉的銷量;二是隨著疫情防控的改善,在部分企業的復工,餐飲行業的復興,務工人員的返工,學校的開學等利好因素的影響下,積極的推動著終端市場消費需求日趨興旺;三是國外的部分凍品受疫情防控影響,使國內消費者對國外凍品失去信心,從而把目光更多投向國內的凍食品,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內凍品的銷量。
五、其他行業
調料、豆制品、干貨、副食品等行業作為市場的補充行業,完善了市場的整體業態框架,使老百姓能體驗“一站式”采購帶來的便利,全年的成交量成交量同比去年分別上漲了24.33%和21.81%,市場多元化的布局帶動了全行業的銷售水平。
六、2023年展望預測